江孔宪易在《孟元老其人》(1980年)一文中,否定常茂徕“孟揆字元老”之说,提出:孟元老是孟钺的化名;孟钺是保和殿大学士孟昌龄的有服族人,因孟昌龄治河有功而推恩获得开封府仪曹的清闲之职,故而有条件在开封城中“烂赏叠游”二十多年;南宋初年清算孟氏家族罪恶,孟钺于落寞晚景中完成《东京梦华录》,署以“元老”之名。李致忠《〈东京梦华录〉作者续考》(2006年)亦主此说,并且进一步论证孟钺实为孟昌龄之孙、“元老”可能是孟钺晚年的官称、孟氏家族为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自顾传渥在《何人孟元老》(1981年)一文中,同意常茂徕“孟揆字元老”之说,并且进一步论证说,孟元老与《东京梦华录》中三次提及的教坊使孟景初以及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的孟揆其实是同一个人,孟揆字景初,一字元老,名、字均取自《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初”与“元”同意,且与“孟”姓有关;他在不同时期担任不同官职,使用了不同的名字。
于伊永文在《孟元老考》(2011年)一文中,按照预设的“五个基本的必备条件”,推论:孟元老是宋代宗室、太祖次子燕懿王德昭五世长孙赵子淔的托名,赵子淔在《东京梦华录》署名时,因排行居长而以“孟”代姓,因系“朝廷忠干之臣”而以“元老”自居;南宋另一部旧署“百岁寓翁”的笔记《枫窗小牍》也出自赵子淔之手,此书与《东京梦华录》内容颇多相似,同题互见,详略互补,是作者有意使用同一题材而写成的雅、俗两个版本;赵子淔承袭宋代文人推崇兰花的趣味,故以“幽兰居士”自誉。
2015年何兆泉发表《〈东京梦华录〉作者问题考辨》,通过对比孟元老《自序》与史料所载赵子淔的生卒年代,否定了孟元老为赵子淔托名之说;通过分析孟昌龄家族在南宋初年的境遇以及孟昌龄在开封的住宅等信息,否定了孟元老为孟昌龄族人孟揆或孟钺之说;也以身份差异悬殊,否定了孟元老即为孟景初之说。此外,作者认为怀疑孟元老系伪托之名的理由同样难以成立。
凡此种种,虽然众说纷纭,诸家研究思路却大体相同:借助孟元老《自序》中的信息,界定其人的大体生活年代;提取、分析《东京梦华录》中“遗漏”或“详记”的信息,推测作者的身份特点与写作动机;以此为线索和基础,搜集、整合史料中关于两宋之际宗室名臣、禁从显官的记载,或对号入座、证明孟元老是某一个人,或者推翻之前的某个结论。截至目前来看,试图用这种方法破解孟元老身份之谜,由于缺乏直接确凿的证据,并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反而容易陷入按图索骥、张冠李戴的误区,甚至有可能影响对《东京梦华录》文本的解读。
但是,前人在探讨孟元老身份过程中关注到《东京梦华录》中的特异信息,确实很有意义。受此思路启发,我在注释《东京梦华录》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细读,将相关信息分类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