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寻找快乐的地方就去学成仙的方法;要逃避痛苦和烦恼就去学习
要想寻找快乐的地方,就去学成仙的方法;要逃避痛苦和烦恼,就去学习成佛。佛家所说的“极乐世界”,大概就是所说的没有痛苦的地方。
人生在世,痛苦和快乐是在所难免的,于是人们为了追求摆脱痛苦的途径,纷纷寻找修仙成道的方法。于是道教与佛教就成了人们的共同目标。但是,这两教之间却有着不同的理论与追求。
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重生恶死,甚而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道教认为,人得道成仙,可以外生死,极虚静,超脱自在,不为物累,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佛教则认为,人生是一大苦海。它讲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所以佛教教化众生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苦苦修行,修成正果,跳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追求超脱的一种方式,为了不再受尘世的痛苦而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在生活中,若能参透人生,常乐起慈心,积善养德,烦恼不就顺成菩提了吗?消除了烦恼,也就得到了极乐。而消除烦恼的方法不只是追求成仙成佛可以消除的,只要心存善念,时常保持轻松的心态就是最好的。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贫贱而骄傲,不若谦恭之富贵。
曹实庵曰:富贵而又安闲,自能谦恭也。
许师六曰:富贵而又谦恭,乃能安闲耳。
张竹坡曰:谦恭安闲,乃能长富贵也。
张迂庵曰:安闲乃能骄傲,劳悴则必谦恭。
如果富贵了而忧愁、劳累,倒不如贫贱时安闲自在;如果清贫却骄傲自大,那就不如富贵但却谦逊有礼的好。
这则文字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的,所以读者在阅读时,亦不可单从文字表面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富有而位尊,但富贵成了他人生的最高追求,他永不满足,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追求财富。为了富贵,不择手段,损害他人的利益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富贵,牺牲了人生的许多乐趣。有的人,虽然贫困位卑,却保持一种悠闲、轻松的心态,心安理得,无忧无虑地生活。作者认为,二者之间他会选择后者。
在为人处世方面,同样也有两种人:一种是贫困位卑,待人骄横傲慢,以位卑贫穷作为炫耀的资本,好像无形中有一种力量在压抑着他们;另一种人,虽富贵,却不以富贵自居,为人谦和,心境平淡,生活闲适自在、不为世俗所拘泥。在这两种人中,后者倒更让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