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后出塞》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即是用《车攻》语意
杜甫《后出塞》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即是用《车攻》语意,用得雄浑开阔,但他把“萧萧”作风声,当是从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来,他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原是以“萧萧”作马鸣解。但王嗣奭《杜臆》以为《车攻》的“萧萧”,原非马鸣声,杜诗加一风字,“更为爽豁”。杜诗加风字,原无不可,但把《车攻》的“萧萧”说成非马鸣声,那就错了。原诗以萧萧形容马鸣,以悠悠形容旗飘,对仗和含义,都是紧密而明白的。
哀鸿与黄鸟
古人诗文中,常以哀鸿比喻悲痛苦难、流离失所的人。这一语词的来源,出于《小雅·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这首诗是服役者为其主人筑墙建宅,有愤而作,诗中以鸿雁自比。为了服役,只得振动双翅,飞向田野,同伙的都是可怜的苦人儿,连鳏夫(老而无妻)寡妇也不能幸免。经过辛苦的操作,终于筑成了百丈的高墙,可是自己又到哪里安身呢?鸿雁在空中嗷嗷哀叫,明白的人,说我们辛苦,昏庸的人,反说我们胡闹。可见这些服役者确曾发过牢骚。
这个时代是人不人的时代。《周礼·秋官·朝士》:“凡得获货贿(财物)、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这里的货贿、六畜,指遗失的无主的,人民指罪犯、奴隶、逃亡的人。得到以后,就交给官府,重大的归公家,微小的归私人。一说“人民”指七岁以下幼儿,那就是当奴婢用了。所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奴婢是当做劳务工具的。
《左传》昭公七年,记楚庄王建造章华宫,陈无宇的守门人逃到章华宫里,陈无宇便想入宫逮捕。这个守门人便是奴隶,可见当时奴隶有逃亡的。《尚书·费誓》说:“臣妾逋逃。”注云:“役人贱者。”也是指奴婢想逃走。
- 罗裹雄黄黄中透红之色罗丝织物雄黄药名重漆色色泽黑而有光泽重重[图]
- 厥修乃来谓其所修之业乃来即所学得成大学的教学必须按季节安排教[图]
-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图]
- 袅飘荡字一作罥(juàn)挂缠绕阑残完将尽词写惜春情绪上片依[图]
- 纯如和谐貌皦如清晰貌绎如连续不绝貌《雅》、《颂》各得其所《雅[图]
- 王烈者字彦方于时名闻在原、宁之右辞公孙度长史商贾自秽太祖命为[图]
- 稽颡(jī sǎnɡ)以头触地颡额 颀(kěn)通“恳”情真[图]
- 用典掬西江之水为尔洗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清·蒲松龄《聊斋志[图]
- 汉文帝十二年吴地有马长出了角在耳朵前朝上伸右角长三寸左角长二[图]
- 孔子为什么厌恶“乡愿”呢?就是因为他们表里不一表面看来忠厚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