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天之道:即天道,这里侧重指天道运行、作用的法则。
其犹张弓与:就像是张弓吧?其,语气词,表示加强疑问语气,似不宜解释为“岂”。张弓,指施弦于弓,给弓上弦。此以“张弓”比喻天道抑高举下、损有余以补不足,具体含义因语涉古代弓箭制作与使用的情况,后人难以详知,所以颇为费解,各家解释不一。任继愈云:“天的‘道’不很像拉开弓(射箭瞄准)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升高一些,过满了就减少一些,不够了就补足一些。”(《老子新译》)其说以射箭瞄准来作解释,则高下之间的调整毫无张力可言,无关于正反平衡的要义。高亨则云:“《说文》:‘张,施弓弦也。’盖施弦于弓时,弦之位高则抑之,弦之位下则举之;弦之长有余,则损之,弦之长不足,则补之。天道正如是耳。”(《老子正论》)按,高说较为可取,“张”的本义是施弓弦,即给弓装上弦。施弦于弓必须保持高下、张弛的平衡,所以要“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种调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必须在正反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过,高说损有余补不足是指弦之长短而言,却有不妥,这样的损益也毫无张力可言,可能也不合“张弓”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应是对“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补充说明,是指在高下之间有所损益。高说实出于严遵《老子指归》,其说云:“夫弓人为弓也……弦高急者,宽而缓之,弦驰下者,摄而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损之,其不足者补而益之。弦质相任,上下相反,平正为主,调和为常,故弓可抨而矢可行也”,其说解释张弓之喻,颇为确当,所说的损益应该也是指调整弦的“高急”与“弛下”。
人之道:人的原则或规矩。
有道者:有道的人,此指有道的治理者。
其不欲见贤邪:恐怕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吧?此句通行本句末无“邪”字,句意、语气不完整。帛书乙本(甲本残)此句作“若此其不欲贤也”,傅奕本作“其不欲见贤邪?”语意皆较完足。今从傅奕本。
天道运行的法则,就像是张弓上弦吧?弦位高了就压低,弦位低了就提高;过高了就加以减损,不够高就加以补足。天道运行的法则,是减损有余来补给不足;人世的规矩却不是这样,是减损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拿出有余的东西来供奉给天下人呢?只有有道的人。所以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却不自居有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吧?
七十八章
本章以水为喻,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然后又推及于人事,认为能趋下居卑,自甘于承受屈辱与灾难,才是有道之君,才可以为社稷之主、天下之王。真正能够担当道义和责任的君主,必须先具备“承受”的品德和能力,只有忍辱,才能负重。只是这种“承受”,乃是“慈故能勇”的担当,而不是无能为力的承受,更不是不知道羞耻的忍耐。
- 罗裹雄黄黄中透红之色罗丝织物雄黄药名重漆色色泽黑而有光泽重重[图]
- 厥修乃来谓其所修之业乃来即所学得成大学的教学必须按季节安排教[图]
-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图]
- 袅飘荡字一作罥(juàn)挂缠绕阑残完将尽词写惜春情绪上片依[图]
- 纯如和谐貌皦如清晰貌绎如连续不绝貌《雅》、《颂》各得其所《雅[图]
- 王烈者字彦方于时名闻在原、宁之右辞公孙度长史商贾自秽太祖命为[图]
- 稽颡(jī sǎnɡ)以头触地颡额 颀(kěn)通“恳”情真[图]
- 用典掬西江之水为尔洗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清·蒲松龄《聊斋志[图]
- 汉文帝十二年吴地有马长出了角在耳朵前朝上伸右角长三寸左角长二[图]
- 孔子为什么厌恶“乡愿”呢?就是因为他们表里不一表面看来忠厚廉[图]